陈氏太极拳的大圈与小圈

目前的陈氏太极拳有大架与小架之分,其实,几十年前不叫大架拳和小架拳,而是称之为大圈拳和小圈拳。   何为陈氏太极拳的大圈与小圈呢?   有人认为,外形动作幅度大的就是大圈,外形动作幅度小的就是小圈,其实这种认知是完全错误的。从外形上看,小圈拳既小架拳与大圈拳既大架拳一样是快慢相间、舒展大方。   陈氏太极拳所说的小圈与大圈,其实质是行拳时阴阳转化时所形成的圈。   行拳时,内在阴阳运化时外形运转变化较大的为之大圈,内在阴阳运化时外形运转变化较小的为之小圈。   在陈氏太极拳体系中,大架拳练法虽然较之小架拳练法外形运化较大,但就不同层次练法而言,内在阴阳运化依然是以大圈到小圈,小圈到无圈。小架拳练法其同。   因而,无论习练大架拳还是小架拳,都是从外形宽大的大圈入手,随着习练层次的提高,直至内敛紧凑的小圈。   其实,就陈氏大圈拳与陈氏小圈拳行拳时的区别来说,,一直流传有“小圈在身内,大圈在身外”的说法。

陈氏太极小架拳的界限-手臂的上行与下行

陈鑫在论述太极拳行功时的界限时说:“何谓界限?凡分茅胙土,设官分职,以及动静语默,莫不各有界限。一逾分,一失言,即过界。过界,即与人有干涉矣。凡事如此,况拳乎?” 拳之界限是拳之顺势与背势的分水岭,可见行拳时界限是多么的重要,这里我们就先谈谈行拳时上肢上行与下行运动的界限。 陈氏太极小架拳行拳时要求,无论手臂上行与下行,还是内转与外运,手臂均不可完全伸展,最大外展为八分,留有两分的余地。这样大小臂间始终不失弧形,行拳时手臂不失弧形是陈氏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之一。 行拳中手臂向上运行时,除“闪通背”、“朝天蹬”等几势外,一般拳势,手都不准超过眉毛,双手过眉,一是容易遮挡自己的视线,二是容易抬肘架肘,这样,十分容易将躯体最薄弱的两肋暴露在外。 行拳中手臂向下运行时,在手臂保持一定弧形的前提下,要在意识的引领下将手臂尽量向下松开,直到胳膊犹如挂在肩膀上似的感觉出现。 行拳时,只有胳膊松开了肩膀才有可能松下来,肩膀松开了腰脊才有可能松下来,腰脊松下来了才有可能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内气的运行才有可能畅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