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先《陈氏太极拳练习概要歌》

歌诀:

 

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

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

前后顶劲碰起,二目平视直前。

神送前手头头忌动,呼吸深沉自丹田。

耳向后听心贴背,舌尖轻挑腭齿间。

胸微扣,肩里卷,屈臂泛臀裆开圆。

裆莫扭,亦莫涮,背丝扣形循环缠。

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干线。

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

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

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

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

腰如车轮左右转,虚实分明互相连。

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脚尖。

内掌踏地偏重,大、二足趾领先。

宁进不退,下在上先。

注阴不注阳,注后不注前。

无处不太极,缠丝劲当粘。

心意气力筋骨,手是肘膝胯肩。

内外六合分明,周身上下关联。

腋腿四窝名“四”,左与左对右亦然。

运行结合呼吸,不丢不顶徐延。

静如山岳动如电,蓄若粒弓发若箭。

捕鼠猫形搏兔鹘,聚精会神莫稍偏。

刚而不僵轻非浮,五阴五阳虚灵现。

着熟懂劲循序进,功久神明自通玄。

谦虚谨慎重武德,急躁狂妄门外汉。

 

歌诀浅解:

 

   “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

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什么也不牵挂,心要平静下来。气要下沉至丹田(在脐下二、三寸之间),脐以上不准有气。初学时知道把气沉下就行;不能拘泥,否则易顾此失彼。

   “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

身体须笔直?不得曲背凸胸,左倾右斜。头应端正,不得俯仰摇扭。

   “前后顶劲碰起,二目平视直前。”

前后顶是指头部的前囱和后囱。这两处要有微微碰起的意思.不要挺着脖子硬往上顶。颏须稍收敛。两眼直向前方平视,前后顶也就不易丢失。低头便失前顶,容易精神不振,晕头转向;仰头便失后顶,容易呼吸紧张,横气填胸。

    “神送前手头忌动,呼吸深沉自丹田。”

神指眼神。手向左右内外上下运行时,须以眼神瞟送前边、上边的手。不得摇头晃脑或抬头低头去看手。(眼为传心之官,须注意收敛、收视之功。)呼吸深沉是呼吸须发自丹田和还原丹田!小腹自然保持鼓荡(不能受压秕塌),呼吸就会随之自然了。

    “耳向后听心贴背,舌尖轻挑腭齿间。”

练太极拳很讲究和重视“中”。两只眼睛看着前面,眼神顾盼着左右,后面像没法觉察。耳向后听(也叫返听),心意贴背,可以防范后面的空虚;维护身体中正不偏。田宜合拢,用鼻孔呼吸,舌尖轻挑上门牙牙根和上腭之间。这样舌尖很容易潮出津液(中医称为华池玉池之水)。将其咽下,既保元气,又可避免在练拳中出现口干舌燥和急喘难支的毛病。

    “胸微含,肩里卷,屈臂泛臀裆开圆。裆莫扭,亦莫涮,背丝扣形循环缠。”

胸含,肩自里卷,背也自拔。但含胸不要误解为弯腰。练太极拳不论内劲外形,都是从从容容.绝不准放荡不羁。内劲为心意指使,外形为内劲所催。手足臂腿都不准僵硬直滞。运行中,臂腿皆不离弧形、圆形、半圆形。顺逆缠绕须有一定的曲度,做到“曲中求直”。

臀绝不能垂,也不能敛,必须泛。泛臀绝不是蹶屁股。泛臀裆才便于开圆。

裆不开是“人”形,开了裆是“⌒”形。裆在运动中不准扭:也不准涮。扭是别扭,涮是摆晃。一有扭涮,身便散乱。裆乃腰腿之枢纽,裆支撑着中、下两盘;对蓄发转折起极大作用。它如同磅板,运行要平,不准有侧、斜、挑、躺的迹象。坐骨尖犹如磅卵。

背丝扣“∽”形,是指下盘的内劲在两腿根间循环缠绕的形象。初练时是去而复来,久之是一直向内缠绕。

    “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

练拳自始至终,身体都不准胡乱摇摆,更不准忽地上蹿。身法要行平线,身法可由高往低保持平衡朝下练,绝不准忽高忽地低。(‘跌岔’‘铺地鸡’两式例外 ?但两式都必须结合上式身法的高度,亦各有寓意。)

   “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

拳架中没有直来直去信抡乱砍的手法,要始终保持两手四六相合和沉肘塌肩的运行。绝不能使两手象摇波浪鼓般的妄动乱翻。手臂运动要轻灵,不要用拙笨的气力。手指不宜硬并或散开,微微相曲相挨为宜。外运时要以内劲催外形,由腰而肩而肘而手而指梢;内运时则由指梢而手而肘而肩而腰,作顺逆往来的转缠。要沉肘束肋。后指梢微偏重于前指梢。忖着食、中、无名三指肚微微贯上一点气,觉着微麻就做到要求了。

   “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

除‘金鸡独立’‘朝天镫’二式外,手往上运时,不准超过眉毛;手往下运时,意识上应尽量往下松开。但胳膊须保持一定的弧形。

    “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

手向内运时,拇指不要超过身的中线;手向外运时,胳膊莫失弧形,不要犯探、贪的毛病,切记微沉肘尖。陈鑫说:“我守我疆,切莫失界。如若失界,魂飞魄散”。如果失中、失界?就要犯贪、夹的毛病,一旦与人推手,易被人乘。

    “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

手臂外运不要贪探,内运不要夹紧。须自然的使肱部贴近胸和肋,使两者之间的毛肤有触觉感,作到“沉肘束肋”。

    “腰如车轮左右转,虚实分明互相连。”

前人曾说:“命意源头茬腰隙”。实际在运动中,其显示的地方;则在两肋与盆骨之间。腰的运动一般有两种:一谓“花腰劲”,一谓“套腰劲”。虚实也就是阴阳、开含、动静、刚柔等等。处处都有虚实,总之是一个虚实。这里指的是腰部的虚实。互相连是互相延绵不断变化的意思。

    “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掌踏地偏重,大、二足趾领先。”

练架忌讳脚踏成“八”字形或“丁”字形,脚尖必须向内合住.起码须摆正。脚掌内侧用力踏地,不要偏重于脚掌外侧,脚掌外侧更不许翘起。大、二足趾翼抓紧地面。要分清虚实,切忌双重(两足一样重)。这些要求都是为了便于练裆和摸劲。脚步转换,一律是以脚跟着地转换,不得以脚尖着地转换。步的距离;大的是本人一腿之长,小的是中间填下本人一竖脚。远则起脚不灵?近则狭隘不固。

    “宁进不追,下在上先。”

推手时脚步不能轻易后退,练拳时一般也不后退。有些姿势虽向后退,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后退时必须寓有前进之意。下在上先是指每一动作每一姿势,下盘要在上盘之先行动。绝不能手臂抡了半天,腿足还没有动。

    “注阴不注阳,注后不注前。”

前为阳,后为阴。练习太极拳的虚实,须知“刚中寓柔”的道理。在外形上前手前足是阳,但后边手足的内劲必须偏重。即便是弓步,后腿也须微屈,两腿弯必须保持窝状。后脚不能狠蹬,狠蹬则腿弯窝状不易保持。

    “无处不太极,缠丝劲当粘。”

身体四肢百骸都在作圆形或半圆形或弧形的旋转,绝不许有直来直往或直上直下的势和劲,所以叫“无处不太极”。在旋转运动中,由趾而胫而股,由身而肩而肱而尺骨、桡骨直达指梢的旋转,就叫缠丝劲。缠有顺逆、内外、前后、上下、左右之别。

    “心意气力筋骨,手足肘膝胯肩,内外六合分明,周身上下关联。”

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谓之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谓之外三合。练拳时须各与各(如心与意)相合,总起来叫六合。六合包括了周身内外的各自关系,也可以说是一个关系,叫“一合”。这就是所说的“一本万殊,万殊成归一本”。

    “腋腿四窝名‘四’,左与左对右亦然。”

四对照与外三合精神一致,是对外形协调的关键要求。须知道“腋窝不得现,腿窝不凸见”的要领。就是腋窝不外露,腿窝要保持窝形,不能成平板形;更不能成凸形。否则就顶而不灵了。

    “运行结合呼吸,不丢不项徐延。”

太极拳为内功拳,主要以内劲为主。内劲是靠呼吸来支配调节的,外形动作是靠内劲催动的,故运行务必结合呼吸。但都是受“意”来指使的。在意的主导下,结合六合的要求,自自然然持久不懈地操练,不让有断续处和凸凹处,也就便于做到不丢不顶的境地了。

    “静如山岳动如电,蓄若拉弓发若箭。”

静要沉稳,动要机灵。总的来说,动静是既统一又对立,不能呆板对待。蓄与发是指蓄劲与发劲而言。四肢身躯为五张弓,合而为一张弓。这句话的精神,是要在“急来则急应,缓来则缓随”、“逆来顺受,舍己从人”的条件下.蓄而后发的意思。

    “捕鼠猫形搏兔鹘,聚精会神莫稍偏。”

练拳时要聚精会神,要有猫捕鼠、鹰抓兔那样蓄而后发的神气姿态。虚实转换要矫健轻灵,身法步法和眼神要协调一致。

   “刚而不僵轻非浮,五阴五阳虚灵现。”

练太极拳很重视刚柔互济。这个刚不是僵硬的刚,是由柔中练出来的刚。重则滞,轻则灵。但轻不是飘浮。僵滞必顶,飘浮必断、必丢。五阴五阳就是刚柔互济。陈鑫说:“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着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练到五阴并五阳,就能臻于阴阳不偏的虚灵境地。

    “着熟懂劲循序进,功久神明自通玄。”

拳论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练拳者只要循序渐进,持久努力,就可逐步达到神明玄妙的地步。

    “谦虚谨慎重武德,急躁狂妄门外汉。”

武德是练拳者的基本准则。务须做到谦虚谨慎,勤学苦练。倘若急躁求成或狂妄自满,将终生不得其门而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