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小架拳修习步骤与要领浅说

作者:赵春生

 

摘要:

陈氏太极拳源远流长,是中国武术中最古老的太极拳流派,中华武术优秀拳种之一,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祖传拳械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地创造出来的,并形成了完善的流派体系。在陈氏太极拳体系当中,最为传统的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小圈拳”、“书房架”的一种习练形式, 即是当今的陈氏太极拳小架拳。

 

关键词:

 

陈氏太极拳 小架拳架 修习步骤 修习要领

 

正文:

一、陈氏太极拳缠丝功

陈氏太极拳小架拳,是陈氏太极拳系列中最为传统的一种习练形式,陈氏太极拳小架拳的入门基础,就是陈氏太极缠丝功。因而,要想学好陈氏太极拳小架拳,就必须先习练陈氏太极缠丝功,而且要练会练好,这样,才能为将来学习拳架和推手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始练陈氏太极缠丝功,要先从一只胳膊练起,要明白胳膊的三节关系,即稍节、中节、根节之间的关系,明白手指如何领动胳膊三节有序的进行圆运动。然后,要明白胳膊在圆运动的同时还要做顺、逆缠丝运动。明白胳膊的圆运动与顺、逆缠丝运动的关系。

通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单调的习练,使胳膊的圆运动与缠丝运动均匀协调的结合,使胳膊在手指的引领下同时做着均匀协调的圆运动和顺、逆缠丝运动。这时,这只胳膊的陈氏太极缠丝运动的要领你已经基本掌握了。

一只胳膊熟练了,就拓展到两只胳膊。顺时针圆运动熟练了,再拓展到逆时针圆运动。然后由手及身,由上肢及下肢。一步步地将全身的陈氏太极缠丝功运动练好,磨刀不误砍柴工,练熟练好陈氏太极缠丝功,打牢练拳的基础,再学习拳架时就容易很多了。

 

二、陈氏太极拳小架拳行拳走架时的总体要求 上场行拳立必端正,以鼻为界,左手管左半身,右手管右半身。太极拳的每个拳式,身肢的动作都是有机的整体,行拳走架时的变化是连绵不断的,不可机械的把一式分成若干动,某动为硼,某动为捋,这样一分,行拳时的劲儿就断了。另外,行拳时,不可有凸凹,不可有断续、不可有缺陷。行拳正如《陈氏太极拳汇宗〉所述:“人之一身,以心为主,心在胸中如何运转,则周身亦随之运转。故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这就是太极拳显于外和达与内的整体运动的行拳法则。

三、陈氏太极拳小架拳行拳走架前的准备

(一) 练习太极拳,自始至终要保持心平气和,要先从“心静”、“体松”着手,大脑中枢神经要静下来。既要把思想集中在练拳上,又要避免精神紧张。周身肌肉和关节要自然放松,内脏器官也要保持自然舒适。

(二) 顶劲要领起来。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前顶和后顶要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顶劲不可提的太过,提过则上重下轻,脚底不稳;也不可不及,不及则周身涣散。练拳时,自始至终顶劲一刻也不要丢失。

(三) 肩关节向下松沉并向前微合,肘关节下垂并微向外撑,胳膊微屈,不要紧贴肋部,腋下要留空。

(四) 胸腹向前微合,脊椎关节,节节对准并向下松沉,命门微后撑,档部松开撑圆,会阴穴轻轻上提,臀部自然上泛。

 

四、陈氏太极拳小架拳行拳走架时对身体主要部位的要求

(一)对手的要求

陈氏太极拳小架拳对手的要求分基本手型和基本手法

基本手型:

主要有掌、拳、勾三种。

1、掌

四指并拢,手指微微向后弯曲,手指尖向手背方向后挑,大拇指第一指节紧贴在食指的根部,大拇指的第二指节向外撑开。大拇指与小指同时整体用力,将大鱼际与小鱼际往掌心合,使整个掌形成一个中间凹两边凸瓦楞型,这就是有别于其他拳种的人们俗称的陈氏太极拳小架拳的瓦楞掌。

2、拳

四指并拢,由小拇指开始手指逐一向手掌里面卷握,握紧后,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形成一个上大下小的螺壳形拳头。

3、勾

直腕,四指并拢伸直,自指根部向里弯曲,与大拇指合拢,四指前端包拢大拇指的前端,勾尖手指图案形似盛开的梅花,因而,人们称陈氏太极拳小架拳的勾手为梅花勾。

基本手法:

是以手部的顺缠丝与逆缠丝为基本的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大缠,小缠。

手部的缠丝运动要分清界限,手部要始终在界限内运动,一边做圆运动一边做缠丝运动,两者要协调兼顾,不可偏废一个,意识专注,神不外弛。

手部的缠丝运动最忌坐腕抬肘,做到肘不离肋,肋不离肘。

手部的缠丝运动讲究沉、稳、匀、顺,不可忽快忽慢,尤其是手部的缠丝,不可忽有忽无。

 

(二)对脚的要求

习练陈氏太极拳小架拳对脚的要求十分严格,因为其根在脚,根若不稳,拳必散乱。行拳时要求其足尖微内合,起码要摆正、摆平行,切记不可脚踏“八”“丁”。脚内掌踏地偏重,脚掌外侧不准翘起。大、二足趾要抓紧地面,脚步转换一律是以脚跟着地转换,不得用脚尖着地转换,分清虚实,切忌双重。

 

(三)对身法的要求

练陈氏太极拳小架拳,起式以后除个别动作,练拳自始至终,身体不允许前后左右摆动,更不允许忽上忽下高低起伏。陈伯先先生在他的《陈氏太极拳练习概要浅解》一文中说,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练拳自始至终,身躯都不准胡乱摆动,更不准忽地上蹿,身法要行平线。身法可以逐渐由高往低保持平行的走架行拳,绝不许忽高忽低。“跌岔”、“铺地鸡”两势例外,但两势都必须结合上势身法的高度,也各有寓意,当与其它姿势截然不同。

 

(四)对腰裆的要求

陈氏太极拳小架拳对腰的要求格外严格,腰劲走的是立圈,陈伯先先生在陈氏太极拳练习概要浅解中提到:“腰如车轮左右转,虚实分明互相连”,讲求行拳时腰要似车轮一样左右有序的转动。说的就是腰间的开合虚实及阴阳转换的规律,就是腰劲的走法。 腰劲的走法包含花腰劲和套腰劲。

陈氏太极拳小架拳对裆的要求也格外严格,讲求泛臀圆裆,不扭裆不涮裆,要以陈氏太极拳小架拳缠丝劲的要求做好腰裆间背丝扣的循环缠绕运动。

 

五、陈氏太极拳小架拳行拳走架时的虚领顶劲 陈氏太极拳小架所说的头顶,不是只着眼于头顶的百会穴,而是细致地将头顶分为前后顶,前顶在上星,后顶在玉枕,头的顶劲要虚领。虚领顶劲,不是像有的人理解的好象有根细绳子在空中自百会穴把头顶的劲轻轻地提了起来,而是要求前后顶要微微碰起。这样,既保证了头劲的虚领和颈项的放松,又保证了立身中正。前顶不失丹田不丢,后顶不失裆劲不丢。前后顶微微碰起,是虚领顶劲的要义。

 

六、陈氏太极拳小架拳行拳走架时的内劲与内气

太极拳是意气神形运动,要求以意行气、意气相合;以气运身,神形合一。心为令而气为使。内气如水,意似引水之渠,意领气行而水流。若没有一定的水量即内气,何以引水成流?有了充足的内气,才有可能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才能意到气到劲自然到。太极拳以培气、养气、聚气为首要;以行气、运气、通气为法则,以壮气、混元一气为宗旨。所以,练太极拳先要培气、养气、聚气。这不仅是拳术之道的需要,而且是养生之道的需要,功法、拳法、养生法三法合一才是太极拳的真谛。

先求无极是培养内气,阴阳开合是运行内气,丹田收放是运化内气,螺旋缠绕是混元内气,太极内劲全凭内气,养生保健也全靠内气。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