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先《陈氏太极拳练习概要歌》

歌诀:   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 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 前后顶劲碰起,二目平视直前。 神送前手头头忌动,呼吸深沉自丹田。 耳向后听心贴背,舌尖轻挑腭齿间。 胸微扣,肩里卷,屈臂泛臀裆开圆。 裆莫扭,亦莫涮,背丝扣形循环缠。 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干线。 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 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 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 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 腰如车轮左右转,虚实分明互相连。 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脚尖。 内掌踏地偏重,大、二足趾领先。 宁进不退,下在上先。 注阴不注阳,注后不注前。 无处不太极,缠丝劲当粘。 心意气力筋骨,手是肘膝胯肩。 内外六合分明,周身上下关联。 腋腿四窝名“四”,左与左对右亦然。 运行结合呼吸,不丢不顶徐延。 静如山岳动如电,蓄若粒弓发若箭。 捕鼠猫形搏兔鹘,聚精会神莫稍偏。 刚而不僵轻非浮,五阴五阳虚灵现。 着熟懂劲循序进,功久神明自通玄。 谦虚谨慎重武德,急躁狂妄门外汉。   歌诀浅解:      “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 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什么也不牵挂,心要平静下来。气要下沉至丹田(在脐下二、三寸之间),脐以上不准有气。初学时知道把气沉下就行;不能拘泥,否则易顾此失彼。    “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 […]

陈氏太极拳及老一代拳师们的故事 (八)

        陈发科先生是一代承前启后的陈氏太极拳宗师,他拳艺高强,自1928年到北京教拳开始,直到1957年去世,在北京传授陈氏太极拳大约30年,他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有方,教授出一大批公认的优秀学生。         以陈发科老先生认为,这些学生应该是他传承陈氏太极拳的重要力量,但有些学生在兑现老师的传承与承诺方面总会有一些因自身的体会而产生的变形与偏差,或者称之为创新与发展。 在上面提到的陈发科先生的知名学生中,晚年的沈家桢先生推广的是其以陈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合二为一“行功太极拳”。洪均生先生的拳已由其第三代传人正式称之为“洪式太极拳”。晚年的李经梧编写出《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集》一书,主要教学的内容也并非陈氏太极拳。晚年的冯志强致力推广的是自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创编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陈鑫先生在《陈氏太极拳图说·自序》中的一段话:“古人云。莫为之前。虽美而弗彰。莫为之后。虽盛而弗传。此传与受之两相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