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小架拳修习步骤与要领浅说

作者:赵春生   摘要: 陈氏太极拳源远流长,是中国武术中最古老的太极拳流派,中华武术优秀拳种之一,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祖传拳械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地创造出来的,并形成了完善的流派体系。在陈氏太极拳体系当中,最为传统的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小圈拳”、“书房架”的一种习练形式, 即是当今的陈氏太极拳小架拳。   关键词:   陈氏太极拳 小架拳架 修习步骤 修习要领   正文: 一、陈氏太极拳缠丝功 陈氏太极拳小架拳,是陈氏太极拳系列中最为传统的一种习练形式,陈氏太极拳小架拳的入门基础,就是陈氏太极缠丝功。因而,要想学好陈氏太极拳小架拳,就必须先习练陈氏太极缠丝功,而且要练会练好,这样,才能为将来学习拳架和推手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始练陈氏太极缠丝功,要先从一只胳膊练起,要明白胳膊的三节关系,即稍节、中节、根节之间的关系,明白手指如何领动胳膊三节有序的进行圆运动。然后,要明白胳膊在圆运动的同时还要做顺、逆缠丝运动。明白胳膊的圆运动与顺、逆缠丝运动的关系。 通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单调的习练,使胳膊的圆运动与缠丝运动均匀协调的结合,使胳膊在手指的引领下同时做着均匀协调的圆运动和顺、逆缠丝运动。这时,这只胳膊的陈氏太极缠丝运动的要领你已经基本掌握了。 一只胳膊熟练了,就拓展到两只胳膊。顺时针圆运动熟练了,再拓展到逆时针圆运动。然后由手及身,由上肢及下肢。一步步地将全身的陈氏太极缠丝功运动练好,磨刀不误砍柴工,练熟练好陈氏太极缠丝功,打牢练拳的基础,再学习拳架时就容易很多了。   二、陈氏太极拳小架拳行拳走架时的总体要求 上场行拳立必端正,以鼻为界,左手管左半身,右手管右半身。太极拳的每个拳式,身肢的动作都是有机的整体,行拳走架时的变化是连绵不断的,不可机械的把一式分成若干动,某动为硼,某动为捋,这样一分,行拳时的劲儿就断了。另外,行拳时,不可有凸凹,不可有断续、不可有缺陷。行拳正如《陈氏太极拳汇宗〉所述:“人之一身,以心为主,心在胸中如何运转,则周身亦随之运转。故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这就是太极拳显于外和达与内的整体运动的行拳法则。 三、陈氏太极拳小架拳行拳走架前的准备 (一) 练习太极拳,自始至终要保持心平气和,要先从“心静”、“体松”着手,大脑中枢神经要静下来。既要把思想集中在练拳上,又要避免精神紧张。周身肌肉和关节要自然放松,内脏器官也要保持自然舒适。 (二) 顶劲要领起来。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前顶和后顶要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顶劲不可提的太过,提过则上重下轻,脚底不稳;也不可不及,不及则周身涣散。练拳时,自始至终顶劲一刻也不要丢失。 (三) 肩关节向下松沉并向前微合,肘关节下垂并微向外撑,胳膊微屈,不要紧贴肋部,腋下要留空。 (四) 胸腹向前微合,脊椎关节,节节对准并向下松沉,命门微后撑,档部松开撑圆,会阴穴轻轻上提,臀部自然上泛。   四、陈氏太极拳小架拳行拳走架时对身体主要部位的要求 (一)对手的要求 陈氏太极拳小架拳对手的要求分基本手型和基本手法 […]

陈氏太极拳小架拳的外柔内刚

陈氏太极拳小架拳讲的“外柔内刚”一般分为两层含义: 一是习练拳架时的外柔内刚,何为外柔?就是行拳时,以意领气,让囤积于体内的内气循环不断而外现轻和,显为柔势。也就是说,行拳时身体完全放松,动作均匀缓慢,显于外的是轻和松柔之像。何为内刚?就是行拳时,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内持静重,四肢发动,内气形于内而劲力显于外,显为刚势。实则是身体内部缠丝劲不断,力从脚起,瞬间可达身体其他部位,全身节节贯通成为一个刚性的整体,显于外的是浑厚刚健之像。 二是与人推手时外柔内刚,何为外柔?就是与人推手时,两脚脚趾以内的空间为之园,可以用柔劲听之。何为内刚?就是与人推手时,两肘尖以内的空间为之方,一定用刚劲应之。 从辩证关系来看,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 如何做到外柔内刚呢? 从拳架讲,大多数时间是柔在外、刚在内。外在柔的表现就是全身运动时的松,松肩、松肘、松腰胯,外形上走圈要匀、要圆。内在刚的表现就是全身运动时的整、形整、劲整、节节贯通,劲力始终起于脚跟达于稍节。 从推手讲,在两脚脚趾以内的范围对抗时,多可用听连粘化,手极虚极灵,物有挨着即知,即能随机应之。一旦进入两肘肘尖以内的范围对抗,必须用刚势应之,多用採挒肘靠,通过改变自身劲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使对手遂不及防、防不胜防,从而达到“我顺人背”。 总之,“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是陈氏太极拳小架拳外柔内刚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