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小架拳锻炼与膝关节的保护和康复

膝关节是人身体较大而复杂的屈曲关节,在承受几乎全部体重的同时还要担负起腿部的各种运动功能,平时,我们站、走、跑、跳、蹲等运动都是由膝关节参与而完成的。   在站立体位时,膝关节在伸膝、屈膝肌群随时小范围的调节下使身体保持一定的平衡。   在行走过程中,膝关节始终没有完全伸直,以此减轻震荡,增加动作的灵活度。   在上楼梯时,在膝伸肌的作用下,膝、髋关节屈曲、伸展交替动作来完成。   在下楼梯时,膝关节伸肌、屈肌起着控制屈髋、屈膝的作用。   在我们一生中,膝关节的自然发育和成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5岁以前:膝关节处于发育阶段,青春期的生长痛多发在膝关节附近。   15岁到30岁:膝关节处于“完美状态”,运作起来可以说是不知疲倦。只要不破坏到膝关节组织,基本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30岁到40岁:髌骨软骨是人体膝关节内一层3~5毫米厚的透明软骨,可以为膝关节缓冲运动带来的冲击。这个阶段,髌骨软骨产生了早期轻度磨损,会出现一次脆弱期,出现短期的膝关节酸痛,会持续几个星期到几个月。但由于髌骨软骨没有神经分布,所以在全层磨损前只会在脆弱期拉响一次“预警信号”,因此,在这个阶段以后,不常运动的人就要避免剧烈运动,对膝关节的使用不能再随心所欲了。   40岁到50岁:人体的60%体重都是由膝关节内侧支撑,因此内侧半月板的退变发生也比较早。又因为半月板上有神经分布,在退变过程中人可以感受到酸痛。这个现象的到来提醒人们:该开始保养关节了。   50岁以后:膝关节会感觉到明显疼痛,这是因为大多数人的髌骨软骨基本已经到了使用寿命的临界点了,髌骨软骨的全层磨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关节的炎症。这个阶段以后,人们真的应该减少上下楼梯、登山爬高的运动了,膝关节真的出了问题,有必要使用拐杖来缓解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了。   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膝关节或多过少都会出现如滑膜炎、交叉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等慢性膝盖病的症状,这些病症在临床上属于顽固性疾病,没有什么特效药,但循序渐进的进行陈氏太极拳小架拳运动的锻炼,能够明显有效的缓解这些病症的症状,提升膝关节的运动功能。   传统的陈氏太极拳小架拳运动,讲究全身协调一致的舒缓的关节运动与肌肉的伸缩运动,在适当的运动量下,膝关节会得到锻炼与强化,如果膝关节之前已经损伤,陈氏太极拳小架拳的锻炼能够帮助你修复膝关节的损伤。如果能够坚持系统的陈氏太极拳小架拳锻炼,明显可以延缓膝关节的衰老,待到耄耋之年,能拥有一双健康强劲的膝关节,应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关于陈氏太极拳四点困惑的解答

一、打太极拳慢的对还是快的对?   打太极拳不在于快或慢,而应当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散。什么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散呢?拳不管练的再快,必须外形与内气结合起来,以内气来摧外形,气到形到,形是随气而动,这样运动就是快而不乱,这样快才对。如果在运气时,气到形不到,形到气不到,不是气过于形,就是形过于气,这样练就是快而乱,快也不对。慢而不散,就是在运动4,外柔内刚,外如处女,内如金刚,静如山岳,稳如泰山,就是用蓄劲而待后发,这样练就是慢而不散,练慢也对。如果犯上重下轻,外散内空,手到身不到,身到气不到,气到形不到,一盘散沙,这就是慢而散,这样练慢也不对。打太极拳主要是完整一气,刚柔相济,变化无穷的道理。   二、打太极拳用气对还是不用气对?   打太极拳应当是不用气,轻而不浮;用气沉而不僵。这样练用气对不用气也对。如果不用气,轻而浮,用气沉而僵,这样用气不用气都不对。什么是轻而不浮,沉而不僵?无论是举手抬脚,如棉裹铁,轻而自然,这就是轻而不浮。用气不是用笨气,死搬硬套,用气用的是先天自然之气,带有灵活性的,这样练就是沉而不僵,否则都是不对的。   三、说陈式太极拳是大架,杨式是中架,吴式是小架,这样说法对不对?   这样说法是不恰当的。陈式太极拳初学时,虽然是由大架入手,但因其是刚柔相济,千变万化,是忽大忽小,忽有忽无,忽隐忽现,忽刚忽柔,变化无穷的。所以说,陈式太极拳,大架也可以收成为中架,中架也可以收成为小架,把太极拳说成为死的是不对的。   四、打太极拳,应当先由刚入手,还是先由柔入手?   打太极拳按规矩还是先由刚入手,练成功后,自然成了刚柔相济,但是教人时,必须灵活掌握,要因人施教,因身体强弱施教,切不可千篇一律。如果教青壮年人,必须由刚着手,不然就没有基础。如果教有病的人,身体弱的人或老年人,他们不能学那一层刚的功夫,那就教他们由缓慢着手,把身体练强壮之后,再学太极拳第二趟,把那一层功夫补起来。为什么不叫他们先由柔着手,而是有缓慢着手,因为打太极拳柔是很宝贵的东西,很不容易练出来。年老体弱者,初学者是有缓慢着手,而不时由柔着手,柔是多年功夫,千锤百炼才能得到。如化一块铁,本来里面有粗质,,经过铁匠用炉打一火去一层粗质,结果把粗质打完,就成了铁精。等于太极拳初学时纯刚无柔,练一层功夫得到一层柔,把功夫练成后,才能得到刚柔相济的奥妙。所以打太极全是最不容易把肉练出来的。    因此说,教身体弱的人先由缓慢着手,,待身体练强后,再进一步练刚。最后练成外柔内刚。否则单纯无柔软,那就是外散内空,决不是柔。有人打太极拳由缓慢入手,练数十年功夫,掌无拴鸡之力,就是由缓慢着手没有基础吃的亏。